2023年

1.党建工作:全面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实践活动;精心组织、系统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组织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贯彻落实学校教职工集中学习制度;认真落实党管人才,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与国网冀北电科院、北京天文馆等单位开展党委共建;工程热物理党支部申报教育部“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储能、工程热物理、材料环境纵向党支部入选学校“一融双高”示范党支部;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认真开展学院“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总结;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师德师风建设和警示教育;开展保密培训教育,认真做好保密工作;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做好宣传、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和统战工作;冼海珍当选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常委。

2.学科建设: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发展目标,持续深化新工科建设,发挥学科融合优势,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在第5轮学科评估中,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获得A-,机械、材料等学科取得进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积极做好博士点申报准备工作;召开多次学科发展专题会议,研讨学科发展方向;全面落实教研室和研究所的双轨制,实体化运行14个研究所,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有组织的科研奠定基础。

3.师资队伍:2023年学院引进高水平人才5人;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杨勇平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勇平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张乃强获评2023年度电力科技优秀工作者;徐进良获评北京市学联“我心目中的大先生”;沈国清获北京高校优秀教学管理人员;杨志平获北京高校优秀本科实验教学指导教师;李开洋、马天麒分别获批国家首批博士后、博士引才专项;张天翼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谢剑入选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赤骋入选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评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创新教研工作室。

4.人才培养:举办首届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研讨会;储能-氢能专业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平台获北京本科高校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平台;杨志凌主讲的《机械制图》获北京优质本科课程;在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优秀作品科技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获评全国能源动力类百篇优秀毕业论文(设计)1项。举办2023年“材料类专业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举办2024级校企联合培养专项招生宣讲会并顺利完成招生任务;完成储能技术专业型硕士点培养方案,并顺利完成首次招生;完成首批次同等学力硕士导师对接工作;顺利完成推免、统招等工作。

5.科学研究:积极动员、深度辅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2023年共获资助13项,创历史新高,工程热物理学科获批基金数位居国内前列;许诚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栗永利、庞力平、程永攀、张永生等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许诚获批“碳寻计划”2023年TOP30优选项目;杨勇平、许诚等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杜小泽荣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张永生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多名教师在《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清洁高效燃煤发电关键技术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获批立项并建设;新型储能技术北京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低碳清洁能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正式获批;与哈尔滨锅炉厂有限公司、北京电力设备总厂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联合实验室;与华电集团、国电投、房山区良乡大学城等开展战略合作。

6.学工群团:本科、研究生各1个班级获得省部级基层组织荣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顺利结项;“能思擅用”校园普法工作室通过考核并获批续建;学院获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优秀组织奖,资助育人典型案例学院优秀案例和个人案例一等奖,4个项目成功立项学校发展型资助项目;顺利承办学校首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第二届团支书风采大赛、首届校园脱口秀大赛;“北京双百行动计划”师生调研项目再次双入围,并获优秀示范项目;学校学习宣传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征文优秀组织奖,获得学生组省部级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圆满完成65周年校友返校日活动,携手郑州空港人工智能研究院、深圳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内蒙古华电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绿能碳汇(集团)有限公司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能动之声”合唱团荣获北京首都市民合唱周青年组铜奖;《使命》科普剧入选北京科协公共服务展教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