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学院召开“储能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建设方案论证会

为推进储能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设置工作,7月23日,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召开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建设方案论证会议。

论证会专家组由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陈海生研究员、中国电力科学院电工与新材料所来小康教授、深圳大学材料学院符显珠教授、中国矿业大学饶中浩教授、南京大学刘建国教授、中科院电工研究所李鑫研究院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孙东亮教授共7位储能领域知名专家组成了,陈海生研究员任组长。学科处处长李惊涛、能动学院院长杜小泽、副院长沈国清、能源电力创新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徐超及能动学院从事储能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的教师代表参加了论证会。

78a64490962a4c7aada93cd0d0ef3808.jpg

论证会上,杜小泽院长首先介绍了华北电力大学储能学科的建设背景,徐超副院长做了储能交叉学科博士点建设方案报告,详细介绍了拟设置的储能学科建设需求、博士生培养方案,以及前期工作基础。沈国清副院长、李惊涛处长从学科发展思路、学科工作基础、学科建设规划等方面进一步对学科建设方案进行了补充汇报。

与会专家围绕储能学科建设进行了积极诚恳的评议。符显珠教授充分肯定了该方向设置的重要性,指出氢能是其中的重要方向。饶中浩教授肯定了该方案体现了华电特色,建议有关方案进一步纳入硕士培养内容。刘建国教授建议加强电化学储能和材料方面的建设内容。李鑫教授认为培养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人才非常重要,肯定了本建设方案对学科交叉的体现。孙东亮教授指出高性能和经济性是储能技术的关键点,可适当增加经济性方面的考虑。来小康教授指出方案执行中需进一步考虑华电的强项和阶段性规划。陈海生研究员指出华北电力大学具有储能学科开展的坚实基础,能够建成华电的优势学科。

与会专家一同讨论确定了学科建设方案论证意见,肯定了近几年能动学院的学科建设工作,提出了进一步凝练完善学科建设方案的意见和建议。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建设方案。

储能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在电能大规模存储的前景下,原有能源网络从传统的“源网荷”向“源网荷储”转变,能源的转换,输送,利用和管理环节均发生重大变革,储能将成为能源电力系统的必需环节,也是国家能源战略的最重要和优先发展方向。华北电力大学储能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设将服务于国家能源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将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实现传统能源电力学科向新兴储能科学交叉学科的发展延伸,实现与电力企业的协同转型与发展,解决储能科学发展和行业建设中面临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难题,并整合跨学科教学科研资源,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储能专业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