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学院新晋升教授4人、副教授13人、高级工程师1人

3月31日,根据学校《关于徐衍会等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通知》(华电校人〔2021〕7号)文件公布,经华北电力大学专业技术职务学术评议组评议,评聘委员会表决通过,学院马志勇、王晓东、丁海民、郑海明4人晋升教授,齐娜娜、崔柳、谢剑、郝俊红、王天虎、张辉、张志、李加护、张月、韩旭、刘静、柳青、王晓龙13人晋升副教授,刘广林晋升高级工程师,自2021年1月1日起,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并聘任。

审核人:肖万里


马志勇,男,博士,教授。2000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项,主持参与电力企业横向项目10余项;获得中国电力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电厂设备安全与节能、风电机组故障诊断与运行维护。

王晓东,男,博士,教授。2010年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MITACS博士后研究员,力学学会产学研专委会委员,ASME IGTI Wind Energy Community委员;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力学学报(英文版)》客座编辑;ASME Turbo EXPO会议风能方向Session Chair。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军民融合示范项目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3项、横向课题9项;发表SCI/EI收录期刊论文4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风力机空气动力学、海上风电、不确定性分析、CFD计算方法。

丁海民,男,博士,教授。201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4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教育部和河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各1项。主要研究方向: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加工及应用。

郑海明,男,博士,教授。2006年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修购基金及博士点项目2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牵头完成北京中电兴业校企合作实验室的建设。发表SCI/EI收录期刊论文60余篇,专利软著3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光机电技术在环境监测/燃烧诊断等领域的应用、智能仪器仪表设计开发。

张辉,男,博士,副教授。2005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持军工基础研究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973项目及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发表第一作者SCI收录期刊论文3篇,文章他引100余次。教育部“重型燃气轮机领域人才培养”建设项目学校联络人及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强化传热传质”基础科学,储热系统,燃气轮机技术。

张志,男,副教授。2005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参编教材3部,省部级讲课比赛二等奖,指导学生获得全国节能减排比赛一等奖。获得省级电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科研论文20篇左右,专利2项。主要研究方向: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飞轮储能技术。

谢剑,男,博士,副教授。2017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主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博士后面上基金、新冠病毒防治专项等,入选华电创新人才培育计划,是“登峰计划”创新团队负责人;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7项。成果被同行评价为理论准则、先进策略等,作国际会议特邀报告 4 次, 受聘 SCI期刊 J. Therm. Sci.编委,获院系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青年学者陈学俊奖和 IAAM Award奖。主要研究方向:微纳相变传热、先进动力循环、超临界传热等。

郝俊红,男,博士(后),副教授,201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和博士后面上项目、国家电网等技术合作项目,发表SCI/EI收录期刊论文50余篇,文章引用500余次,申请/授权发明专利 10余项,出版专著 1 部,入选华北电力大学“青年骨干培育计划”。主要研究方向:分布式能源系统动态建模与协调控制、储能与燃料电池集成优化、热/电/质等耦合传递过程不可逆优化等。

崔柳,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微/纳米尺度热能管理和能量转换。已发表学术论文38篇,其中SCI收录23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入选2016年度“香江学者计划”,北京市科协2019-2021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9年度中国博士后工作年报“博士后人才与成果概览”;获得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王补宣青年论文奖”二等奖、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王天虎,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4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项。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30余篇,文章SCI他引700余次,个人H-index为16。承担本科生必修课《材料固体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纳尺度强化传热传质、储能中的界面与输运现象、半导体热电发电与制冷。

齐娜娜,女,博士,副教授。2011年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2013年于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后出站。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山西省重大专项课题1项、煤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1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12篇;主要研究方向:能源、化工和环境领域涉及的多相流动、传质与化学反应及其耦合调控研究。

柳青,女,博士,副教授。201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及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主要研究方向:碳纳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

王晓龙,男,博士,副教授。2017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SCI/EI收录期刊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机械故障诊断及状态监测,信号分析处理,机械系统动特性分析。

刘静,女,硕士,副教授。2005年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主持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发表论文9篇、其中核心刊物3篇、获得校级教学优秀奖2次、专利授权7项、其中2项实用新型、5项外观设计专利、指导学生在国家级省级赛事中获奖174项、参与横向项目两项、以及大量优秀作品收录在各类专业设计年鉴中;参与国内外各类赛事展览、获得国内国际专业设计奖项若干。主要研究方向:品牌形象设计、广告设计等。

李加护,男,硕士,副教授。2003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参与国家863项目子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主持和参与横向项目23项。发表科研教改论文20余篇。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8项。出版教材2本和译著4部。主要研究方向:高效洁净煤利用技术、电站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安全经济运行。

张月,女,博士,副教授。2018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入选华北电力大学创新人才支持与培育计划。指导学生参与节能减排竞赛获国家一等奖。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洁净煤燃烧及污染物控制。

韩旭,男,博士,副教授。2018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主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项,横向项目2项;在《Energy》、《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5篇(其中ESI高被引2篇、Scopus前1%高被引2篇)。主要研究方向:湿蒸汽两相凝结流动计算与测量,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设计。

刘广林,男,硕士,高级工程师,2011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长期在低品位能源多相流与传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担任实验员。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企业委托项目2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及其他项目多项,在SCI及EI等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授权专利5项,独立指导本科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科技竞赛一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