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学院多措并举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和学校碳中和碳达峰行动计划

自2020年我国首次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双碳”目标不仅影响着我国能源行业的长远发展,也对其他各行各业影响深远,“双碳”目标将助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低碳全面转型。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始终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和学校碳中和碳达峰行动计划,在如何巩固化石能源利用等传统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面向“双碳”目标,在学科发展、产教融合和学科交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谋划和科学布局,继续发挥能动学院作为我国能源转化利用领域重要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技术交流基地的作用。

以“双碳”目标为指导,学院近期召开了学科发展暑期研讨会、学校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研讨会、碳达峰碳中和学术研讨会等多次专题会议,围绕“双碳”战略目标下学科方向的转型和机遇、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均衡发展、学院十四五规划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研讨。并通过党支部部署教职工深入学习“双碳”目标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学院坚定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稳步推进学院学科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

优化学科布局,打造低碳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体系

根据能源电力行业的需求,在能动专业基础上,从2018年开始积极筹备,于2020年全国首批建设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同时设立储能交叉学科博士点;2021年国内第一家申请氢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和交叉学科博士点,形成了传统的能源动力、能源装备、能源环境加能源存储四大方向新的学科体系。同时,2021年新申请了能源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方向中特别强调了该专业的碳检测、碳核查以及节能降碳技术特色,为传统专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此外,进一步强化和发挥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在热功转换、动力机械等领域的传统特色和优势,努力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积累,可适应火力发电、燃气轮机、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行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面向“高精尖缺”人才需求,探索完善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校企融合的育人新模式

能源体系的低碳转型和能源技术革命,对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和新需求。面向国家能源行业对关键领域、新兴领域、前沿领域“高精尖缺”人才的需求,学院积极探索多元化、全方位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学院和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共建了吴仲华学院,吴院成立以来,一直在不断探索科教融合育人的体制机制,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从去年开始,吴仲华学院开始试点本硕博贯通培养,今年吴院学生全部施行本硕博贯通培养。围绕储能专业和学科建设,在教育部和发改委支持下,联合储能领域的龙头企业,组建了国家储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将校企合作、科教融合、创新驱动、行业需求引领贯穿储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将高精尖缺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团队与机构的双轨制保障机制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现有能动、机械、材料和化学工程等5个一级学科及专业。机械、材料等学科是现代工程科学最重要的基石,做强机械材料学科,真正发挥这些学科对能动学科的支撑作用,是提升学院解决能源行业核心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产出标志性成果的前提,也是实现能动学院从培养发电行业运行技术人员到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学院转变的关键。为了促进多学科的深度融合,近期学院开始推行教研室和研究所的双轨制,教研室主要负责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研究所则打破专业界限,重点围绕能源领域的重大需求和前沿方向,组建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开展攻关,同时负责研究生交叉学科点的建设和人才培养。近两年,学院先后成立了储能电池材料与应用技术、零碳能源建筑技术和海上风电与新能源装备研究所,为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形成了机制保障。

储能电池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研究所力争在高比能电池材料与应用技术的创新性基础研究、技术转移以及产业化工程等三个层面上,发展成为一个提供多学科交叉、高学术水平和工程应用技术的合作和交流的平台。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进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及电池器件;全固态电池;水系电池电极材料,电解液体系及界面改性;储能材料商业化应用及示范;其他新型储能电池材料及电池器件;其他类型高效储能材料及应用技术等。

零碳能源建筑技术研究所:研究所将在“双碳”目标下力争在零碳能源建筑领域开展创新技术研究,并实现技术转移跟工程化应用,实现多学科交叉实现研究与工程化合作的交流平台。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灵活高效热泵技术研究与应用;多源低碳分布式供能系统规划与调控;太阳能热储存与建筑能耗仿真;建筑室内环境模拟与控制。

海上风电装备研究所:研究所主要开展海上风电装备设计、制造与运维技术研发、海洋能源技术研发、海上风电装备的专业人才培养等工作。研究所将努力扩大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华北电力大学与国际/国内风电团队和相关企业的合作交流,为海上风电装备研发与工程示范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漂浮式风电机组设计技术、风电机组部件制造技术、风电机组运维技术、系统集成与海洋能源装备。

结语:“30碳达峰、60碳中和”目标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技术革命提出了基本遵循,确定了发展目标。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将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直面挑战、紧抓机遇、发挥优良传统,扎实落实学校和学院“十四五”规划,在建设国内一流研究型学院的征程上,不懈努力、砥砺前行。

审核:杜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