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2024年十大新闻

这一年,能动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从严从实完成学校党委第三巡察组巡察工作,全院师生凝心聚力、奋发争先,完成了一份合格的答卷。让我们一起来揭晓2024年能动学院的十大新闻。

1.成功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机械专业博士点授权点

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下达2023年度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能动学院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机械专业博士点授权点。目前,学院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能源动力、机械两个专业博士点,并设有储能、氢能等交叉学科博士点。工科基础支撑性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image.png

2.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学院坚持人才引进和培育并举,引进优秀青年人才5人,高层次人才培育取得初步成效,储能科学与工程教研室刘桂成教授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热能动力工程教研室许诚教授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热能动力工程教研室赵奔教授荣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多名教师获得荣誉奖励,冼海珍受聘为国家监委特约监察员,王修彦荣获第六届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讲述育人故事活动特等奖,赵奔获聘昌平区“科技副总”。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3.【中国青年报】:在“大工程”里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

2024年5月9日,学校与大兴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加快培育氢能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长点,积极融入大兴区经济发展,共同推动氢能产业技术进步,为服务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2025年1月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能动学院“大思政课”建设成果,依托能动学院、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与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基地,为我校储能专业的学子们搭建了“高大上”的实习实践平台。近年来,能动学院不断探索储能、氢能新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路径,完善储能、氢能专业培养方案,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拓展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基地、大兴氢能示范区等实习实践基地,不断夯实储能、氢能专业人才培养基础,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身与能源实践创新和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中去。

image.png

image.png

4. 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方面成绩喜人

能动学院本科生袁泽瑞、硕士生李·萨仁高娃、博士生王凯晨3名同学荣获校内学生最高奖—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奖学金。博士生沈钧炜,许宏宇入选首批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北京、保定两地本科生共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竞赛一等奖11项,获奖总数居全国前茅,并连续17届获得优秀组织奖。获全国可再生能源竞赛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获全国机械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指导学生荣获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优秀团队,受到教育部团中央表扬。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5.积极拓展校企合作,推进有组织科研

10月21日,我校与华电科工集团签署了共建“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电分中心”的协议,双方致力于聚集火力发电领域,全力搭建起集“科技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育”于一体的创新平台。

image.png

12月27日,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熔盐储热试验基地在郑州启用,标志着全国首个熔盐卡诺电站模拟系统与多场景熔盐储热试验平台落成,为产学研协同攻关提供了坚实保障。

image.png

6月21日下午,能动学院与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举办党委共建协议签约仪式。9月28日,能动学院和山东电工时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合作基地”正式揭牌,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2月18日,能动院与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image.png

学院不断开拓校企合作渠道,积极推进校企的科研创新、联合人才培养、实习实践、青年教师工程化等合作。

6.围绕能源科学与工程前沿,应用基础研究取得新突破

9月2日,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公布,能动学院工程热物理教研室杜小泽教授团队项目“基于微纳界面调控的太阳能热输运理论与方法”荣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该项目在太阳能的宽频吸收与能量高效存储两个关键环节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提出了太阳能利用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热能动力工程教研室张永生教授团队项目“烟气重金属检测与深度脱除关键技术及装备”荣获河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该项目建成了国际上首台套燃煤飞灰吸附脱除烟气重金属技术装备并在300MW机组示范,成本只有美国活性炭技术的15%。

image.png

image.png

7.多家权威媒体报道能动学院科研团队新成果

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等数十家媒体报道了能动学院陈林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在薄液膜沸腾中获得了突破2000W/cm2的超高热流密度结果,是目前公开报道的平整表面热流密度的最高结果;光明日报报道了能动学院庞力平教授团队新成果《世界首台超临界燃煤锅炉快速启停和变负荷装置研发成功》,在行业内引发广泛关注。

image.png

image.png

8.学校首个新型储能技术北京实验室和清洁高效燃煤发电关键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2023年我校新型储能技术北京实验室正式获批,实验室紧密围绕建设任务,开展大规模长时储能、电化学储能安全及储能系统集成与控制研究,在制氢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研究成果发表高水平论文,并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相关技术已实现产业转化,电解水制氢装备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认证,实现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完整转化。

image.png

image.png

2023年我校首个清洁高效燃煤发电关键技术与装备大平台获批建设,目前,平台建设和技术攻关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自主设计并搭建的熔盐储热试验平台启用,各项技术指标均达预期,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超(超)临界燃煤锅炉厚壁承压部件温度场主动调控装置投入运行,自主研发的飞轮/锂电协调控制技术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image.png

9.成立能源化学教研室,进一步完善低碳能源学科保障体系

面向双碳背景下,能源动力科学与工程对本科人才知识结构提出的新需求,进一步促进能源动力与化学化工的交叉与融合,4月17日,能动学院正式组建了能源化学教研室,由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栗永利教授担任教研室主任。这是学院继组建储能、氢能教研室以后,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和挑战做出的新举措。教研室主要开设大学化学、物理化学、电厂化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及电化学、材料化学、碳捕集化学基础等专业选修课,主要服务于能源与动力工程、储能、氢能等专业。此前,教研室还聘请了德国宇航中心(DLR)丁文进研究员作为学院客座教授,并作为中国化工学会中欧化工专家团的挂靠单位,为国内外合作交流提供平台。

image.png image.png

10.承办第二届全国储能博士生学术论坛

9月27日至29日,由华北电力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储能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5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和博士生参加了论坛。会议设置了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氢能制取与利用、储能装备与系统、储能系统集成与控制、其它储能关键技术6个分论坛,100位博士生做了分论坛报告和墙报展示,40余位专家学者对报告和墙报进行了点评指导。会上还举行了浙江绿储科技有限公司在华北电力大学设立储能学业奖学金的签约仪式。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