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慧敏

d0c11239736f4b16b74f129fa8a3aee3.png

姓名:卫慧敏

职称: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职务:传热与能源利用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方向:

(1)核(火)电站先进冷却系统设计与装备研发

(2)人工智能技术在复杂热力设备及系统中的应用

联系方式:

邮箱:weihm@ncepu.edu.cn

地址:教四楼C219


个人简介

卫慧敏,男,1993年生,汉族,山西运城人。2019年6月在华北电力大学热能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近5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以及企业合作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相关成果获得电力创新奖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入选《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创刊60周年60个突出贡献团队。


教育经历

(1)2010年9月至2014年6月,华北电力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学士

(2)2014年9月至2019年6月,华北电力大学,热能工程,博士

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

(1)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华北电力大学,师资博士后

(2)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讲师

(3)2022年1月至今,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


教学与人才培养情况

主讲《汽轮机原理》《汽轮机运行特性》《智慧供热》等能动专业核心课程

课题组依托华北电力大学电站能量传递转化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传热与能源利用研究所,具备优良的科研与办公条件。团队长期与本领域国内外著名研究单位及相关企业保持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可拓宽研究生在工业应用领域前沿方向的知识版图,锻炼其解决工程应用问题的逻辑思维,丰富工程实践经历。同时,课题组鼓励并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课题组招收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工程专业方向研究生,也特别欢迎有数学、工业自动化控制等相关领域背景的同学,同时欢迎本科生前来本实验室参与科研训练,我们将提供必备的指导与平台。有意加入课题组的同学可通过邮件与我们联系,团队将会及时回复。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发电机组余热梯级利用及灵活热电联产关键技术(2020YFB0606202)”,2020.12-2023.11,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2006066,复杂多变工况下干湿联合冷却系统热湿气耦合迁移特性表征及性能调控,2021.01 - 2023.12,主持

[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第67批面上资助,2020M670249,复杂多变工况下干湿联合冷却系统的热湿耦合迁移机理研究,2020.07-2021.07,主持

[4]企业委托项目,移动热阱系统空冷模块原理样机研制及性能验证研究,2024.09-2025.01,主持

[5]企业委托项目,核电站冷端智能优化控制系统研究,2022.6-2022.10,主持

[6]企业委托项目,冷端系统状态实时监测与自适应调控技术,2024.11-2025.10,主持


代表性论著

[1] Yao S, Zhang W, Xu L, et al. Theoretical modeling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deaerator on the transient process in power plants[J]. Applied Energy, 2024, 376: 124342.

[2] Chen D, Zhang W, Du X, et al. Dynamic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cleaning cycle of condenser of nuclear power plant[J]. Energy, 2024, 294: 130814.

[3] Wei H, Huang X, Chen L, et al. Performance prediction and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a novel natural draft hybrid cooling system for power plants[J]. Applied Energy, 2020, 262: 114555.

[4] Wei H, Ge Z, Yang L, Du X. Entransy based optimal adjustment of louvers for anti-freezing of natural draft dry cooling system. Int J Heat Mass Transf 2019;134:468–481.

[5] Wang Z, Zhang W, Tong S, et al. Analysis of structural improvement and potential energy recovery in the rain zone of natural draft wet cooling tower[J].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2024, 159: 108268.


团队介绍

传热与能源利用研究所

https://thermal.ncepu.edu.cn/jgsz/wljy1/ab9d03669cef40ab96aa6cd07f7bb93b.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