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衡

8f610a921bfa418e90d8918f6e3c3f0b.png

姓名:陈衡

职称:副教授、硕导

职务:无

院系: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电力系统优化及评价

“双碳”技术路线

多类型储能协同

电网提质增效


联系方式:

邮箱:heng@ncepu.edu.cn

地址:主楼F705

个人简介及主要荣誉称号:



2008.09—2012.07

华北电力大学

本科

2012.09—2017.12

西安交通大学

硕博连读

2016.09—2017.09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博士联合培养

2018.03—2020.03

华北电力大学

师资博士后

2020.04—2020.12

华北电力大学

讲师

2020.12—至今

华北电力大学

副教授

陈衡,1989年生,博士、副教授。一直从事能源系统优化及创新、电源及储能互补集成、电力系统智慧化、电网价值提升、项目全流程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已发表论文2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7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SCI他引1100余次),国内专利授权7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博士后基金1项,承担国家电网、国家能源集团等大型国企科技服务项目30余项,参与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等项目多项。

目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8完成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电力工程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励,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等荣誉,入选华北电力大学“青年骨干培育计划”,担任IEEE PES智能电网与新技术委员会理事、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可再生能源》期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核集团评标专家、AEES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ICPRE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REPE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AEEES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CEEPE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


教学与人才培养情况:

本科生课程:《工程热力学》

已指导20余名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科研工作,并参加节能减排、互联网+、挑战杯等科技竞赛,获得节能减排大赛北京市二等奖、互联网+大赛北京市三等奖等荣誉。

已指导/合作指导博士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如下:

2024届

吴芸芸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

已指导/合作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及升学情况如下:

2024届

(暂定)

刘骏

清华大学,读博

赵欣悦

读博,待面试(上海交通大学)

李童宇

清华大学,读博

武浩然

上海交通大学,读博

乔世超

读博,待面试

王驰中

读博,待面试(西安交通大学)

张淇钧

读博,待面试(西安交通大学)

侯朗博

读博,待面试(哈尔滨工业大学)

贾承宇

大连理工大学,读博

冯福媛

中国建材集团南通万达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暂定)

高鑫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728)

董建宁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

2023届

李镓睿

浙江大学,读博

张钟

北京理工大学,读博

安吉振

东南大学,读博

魏来

华北电力大学,读博

卢荻

中能建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王华霆

中电建四川电力咨询有限公司

刘一帆

南方电网广东公司佛山供电局

2022届

王义函

北京理工大学,读博

彭维珂

香港理工大学,读博

王玉亭

上海交通大学,读博

王轶男

华北电力大学,读博

安留明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

聂椿明

国家电投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李娟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2021届

吴芸芸

华北电力大学吴仲华学院,读博

张美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读博

薛凯

西安交通大学,读博

2020届

齐震

国家网信办应急协调中心

指导/合作指导硕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的情况如下:

2023年

刘骏(并获校长奖学金),赵欣悦,李童宇,冯福媛,乔世超,李博,赵淑媛,王晋君,袁鑫

2022年

刘骏,乔世超

2021年

李镓睿

2020年

吴芸芸,张美妍

2019年

齐震,吴芸芸

指导/合作指导硕士研究生获得“优秀硕士论文”荣誉的情况如下:

2023届

李镓睿

2022届

王义函

2021届

张美妍


主要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异质可燃固废间接协同热转化利用的能质互补机理与最优化集成方法,2023.01-2026.12,54万元,负责人

2.国网总部项目,考虑高比例分布式电源和多元负荷互动的中低压配电网降损技术研究与应用,2022.08-2024.12,135万元,课题负责人

3.国网总部项目,统一大市场与减碳发展下输变电工程方案优选与造价稳控关键技术研究,2023.01-2024.12,60万元,课题负责人

4.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项目,计及新能源波动性及安全约束的海上风电直流汇集升压系统拓扑优化技术研究,2023.12-2024.09,4万元,项目负责人

5.国网河北电力公司项目,虚拟电厂内多类型非统调火电机组调峰能力综合评估与互补聚合分析技术研究,2022.09-2023.12,87.8万元,负责人

6.国网河北电力公司项目,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度调峰火电机组控制系统建模与灵活性评估技术研究,2022.09-2023.12,67.9万元,负责人

7.国网山东电力公司项目,基于大数据多场景划分的高比例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网优化运行技术研究,2022.06-2022.12,69.70万元,负责人

8.国网青海电力公司项目,电源侧火电CCUS应用对电网调峰能力及电力交易机制的影响研究,2022.05-2022.12,92.39万元,负责人

9.国网新疆电力公司项目,“双碳”和“保供”双重背景下新疆火电与新能源的配置比例优化及协同布局发展技术研究,2023.5-2023.12,88.2万元,负责人

10.国网新疆电力公司项目,“电-碳”双市场融合发展下新疆多类型储能的经营模式优化和价值提升策略研究,2023.5-2023.12,66.3万元,负责人

11.国网新疆电力公司项目,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多类型电源与储能协同保供潜力评估与辅助决策技术研究,2023.5-2023.12,68万元,技术负责人

12.国网新疆电力公司项目,支撑新能源消纳的集磷酸铁锂、压缩空气、飞轮等多种储能发展市场政策需求和联合运营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研究,2023.6-2023.12,78万元,技术负责人

13.国网新疆电力公司项目,构建以清洁煤电为支撑体系的新疆新能源发展路径研究,2022.12-2023.11,74.9万元,负责人

14.国网新疆电力公司项目,煤电+CCS成本分析及疏导机制研究,2022.07-2022.12,81万元,负责人

15.国网新疆电力公司项目,热-电-网多因素限制的自备电厂负荷空间预测技术服务,2020.12-2021.11,94万元,负责人

16.国网重庆电力公司项目,“电-碳”双市场下储能的互动经营模式和复合效益评价技术研究,2023.6-2023.12,67万元,负责人

17.国网辽宁电力公司项目,减碳目标与节能要求耦合约束下输变电工程造价评估技术研究,2023.08-2023.12,58万元,负责人

18.国网黑龙江电力公司项目,高寒地区变电站能耗分析及能效评估系统研发,2023.04-2023.12,47万元,负责人

19.国网宁夏电力公司项目,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理念在集中采购中的深化应用研究,2023.10-2023.12,48万元,负责人

20.国家能源集团项目,光伏发电工程技术经济性动态分析平台研发,2022.07-2022.12,82万元,负责人

21.国家能源集团项目,光伏发电工程技经评估辅助编审和智能分析系统应用研究,2023.08-2022.12,59.2万元,负责人

22.国家能源集团项目,基于多层面耦合的可燃固废与燃煤电站协同转化利用技术,2021.11-2022.10,15万元,负责人

23.西安热工研究院项目,燃烧运行优化智能算法模型开发,2023.11-2023.12,23.2万元,负责人

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湿烟气冷凝再热过程水分和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及能量输运特性,2019.01-2021.12,31万元,负责人

25.重大专项基础研究项目,煤气化重型燃机联合循环全工况性能分析与设计基础,2021.01-2025.12,2916万,主要参与人

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能量传递转化与高效动力系统,2019.01-2024.12,1050万元,主要参与人

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基础研究,2021.01-2025.12,1800万元,主要参与人


主要获奖情况: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8完成人)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

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电力工程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国网经研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IEEE PES智能电网与新技术委员会理事

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可再生能源》期刊学术委员

华北电力大学“青年骨干培育计划”

中核集团评标专家

AEES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

ICPRE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

REPE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

AEEES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

CEEPE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

2020-2021本科生“优秀班主任”

2021-2022研究生“优秀班主任”


代表性论著:

[1]Chen H, Lu D, An J, et al. Thermo-Economic analysis of a novel biomass Gasification-Based power system integrated with a supercritical CO2 cycle and a Coal-Fired power plant[J].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22, 266: 115860.

[2]Chen H, Li J, Liu J, et al. Thermodynamic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of a novel waste-to-energy design incorporating anaerobic digestion and incineration[J].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22, 252: 115083.

[3]Chen H, Wang Y, Li J, et al. Thermodynamic analysis and economic assessment of an improved geothermal power system integrated with a biomass-fired cogeneration plant[J]. Energy. 2022, 240: 122477.

[4]Chen H, Xue K, Wu Y, et al. Thermodynamic and economic analyses of a solar-aided biomass-fired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system[J]. Energy. 2021, 214: 119023.

[5]Chen H, Wu Y, Zeng Y,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solar-aided waste-to-energy system based on steam reheating[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21, 185: 116445.

[6]Chen H, Peng W, Nie C, et al. Performance Predi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Air-Cooled Condenser in a Large-Scale Power Plant Using Machine Learning[J]. Energy Technology. 2021: 2100045.

[7]Chen H, Wu Y, Xu S, et al. Thermodynamic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of a novel heat supply design using low-pressure feedwater in a cogeneration plant[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20, 166: 114672.

[8]Chen H, Qi Z, Dai L,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new conceptual combustion air preheating system in a 1000 MW coal-fueled power plant[J]. Energy. 2020, 193: 116739.

[9]Chen H, Zhang M, Xue K, et al. An innovative waste-to-energy system integrated with a coal-fired power plant[J]. Energy. 2020, 194: 116893.

[10]Chen H, Zhang M, Wu Y, et al. Desig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new waste incineration power system integrated with a supercritical CO2 power cycle and a coal-fired power plant[J].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20, 210: 112715.

[11]Chen H, Zhang M, Chen Z,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operation strategy of an improved waste-to-energy system incorporated with a coal-fired power unit based on feedwater heating[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20, 178: 115637.

[12]Chen H, Wu Y, Qi Z, et al. Improved combustion air preheating design using multiple heat sources incorporating bypass flue in large-scale coal-fired power unit[J]. Energy. 2019, 169: 527-541.

[13]Chen H, Xiao Y, Xu G, et al. Energy-saving mechanism and parametric analysis of the high back-pressure heating process in a 300 MW coal-fired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unit[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9, 149: 829-840.

[14]Chen H, Yao X, Li J, et al.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a novel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system incorporating a CO2 heat pump cycle for enhancing flexibility[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9, 161: 114160.

[15]Chen H, Pan P, Shao H, et al. Corrosion and viscous ash deposition of a rotary air preheater in a coal-fired power plant[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7, 113: 373-385.

[16]Chen H, Pan P, Chen X, et al. Fouling of the flue gas cooler in a large-scale coal-fired power plant[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7, 117: 698-707.

[17]Chen H, Pan P, Jiao J, et al. Low-temperature ash deposition and dewpoint corrosion of a coal-fired travelling grate boiler[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17, 117: 752-761.

[18]Chen H, Jiao J, Pan P, et al. Deposit formation of the low-pressure economizer in a coal-fired thermal power plant[J]. Energy & Fuels. 2017, 31(5): 4791-4798.

[19]Chen H, Pan P, Wang Y, et al. Field study on the corrosion and ash deposition of low-temperature heating surface in a large-scale coal-fired power plant[J]. Fuel. 2017, 208: 149-159.

[20]Chen H, Wu Y, Xu J, et al. Thermodynamic and Economic Analyses of Reformative Design for High Back-Pressure Heating in Coal-Fueled Cogeneration Units[J]. Entropy. 2019, 21(4): 342.


教研室/实验室:

先进能量系统研究所

工程热物理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