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与动力工程教研室

热能与动力工程教研室成立于1958年建校之初,是学校最早的专业教研室之一,张保衡、马健隆、吕邦泰、孙昭兴、姚文达、童恩超、杨昆等著名教授先后在本教研室工作。热能与动力工程教研室负责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担负本专业本科生433体系的三门专业课教学和实践环节任务、研究生专业课教学与人才培养。承担大机组集控运行培训班专业课教学和仿真实习工作

一、本科生课程开设情况:

必修课:汽轮机原理、锅炉原理、热力发电厂、单元机组运行原理、电厂热力设备及运行、动力工程A等课程

选修课:汽轮机运行、锅炉运行、锅炉运行(双语)、单元机组集控运行、洁净煤发电技术、汽轮发电机组振动、热能专业英语阅读、单元机组运行原理、亚临界与超临界机组、燃烧理论基础、工业锅炉、Matlab语言及应用、设备故障诊断理论及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与运行、动力工程B等课程

实践环节:汽轮机原理课程设计、锅炉原理课程设计、单元机组运行原理课程设计、电厂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二、研究生课程开设情况:

高等燃烧学、高等转子动力学、大型汽轮机运行特性、电厂燃烧污染及控制技术、电站锅炉运行特性、动力工程研发及应用案例、洁净煤发电技术及工程应用、气液两相流和沸腾传热、燃烧理论与技术、燃烧室数学模型、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数值计算软件在动力工程中的应用、热能工程先进测试技术应用、专业英语(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最优化技术在电厂热力工程中的应用、(技术专题课)热电联产高效智慧供热技术(能动)、(技术专题课)汽轮机性能测试与运行优化、(技术专题课)锅炉性能试验与运行优化

三、师资队伍:

教研室拥有一支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39人:教授13人,副教授17人,讲师9人,其中,付忠广教授获得2010年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2010年北京市教学名师、2013年北京市优秀教师、2014年北京市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2014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07年,“热能工程”二级学科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被列入首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荣获“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

四、研究方向:

教研室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标,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和领域包括:

电站机组运行优化技术

发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热力设备及大型回转机械的安全、经济运行与延寿技术

热力系统和设备建模、仿真与控制

电站锅炉技术

动力机械状态检测、控制与优化维修

大机组热电联产节能

火力发电厂节能与节水技术

热力学及能源高效转换与安全利用

太阳能综合利用关键技术

太阳能光伏和光热复合利用

火电机组安全经济与灵活运行技术

燃气轮机燃烧

洁净煤发电及污染物控制

储能技术

电厂高温受热面材料的腐蚀与防护、高温材料性能与寿命

近年来,教研室老师团结协作,组建了多个教学与科研团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五、教学方面:

多人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华北电力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多人获得广东核电育才奖;多人获得华北电力大学“教学名师”称号、入选华北电力大学教学名师培育计划等;多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机构有关学术和教学方面的交流和研讨活动,承担教改项目30多项,发表教学论文20余篇;负责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动力工程”和国家级精品课“动力工程”;编著学术专著及教材10多部,其中《动力工程概论》为国家级规划教材、《电厂燃气轮机概论》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六、科研方面:

承担了10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重大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重点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重点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与电力企业联合紧密,承担了数百项面向企业的横向研究项目。2000年至今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30多项,包括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河北省技术发明奖、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电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科技成果奖、内蒙古科学技术进步奖等。获得发明专利100多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0多篇,被SCI、EI大量检索和引用。